現在大家基本上普及了方便安全的真空采血管,取代了以前的注射器采血,但卻并非每個人都清楚正確的采血順序。關于采血順序包括采血管廠商提供的采血順序也未必正確。我收集了網絡一些信息,供大家參考:
現在大家基本上普及了方便安全的真空采血管,取代了以前的注射器采血,但卻并非每個人都清楚正確的采血順序。關于采血順序包括采血管廠商提供的采血順序也未必正確。我收集了網絡一些信息,供大家參考:根據衛生行業標準WS/T225-2002《臨床化學檢驗血液標本的收集與處理》中規定:如果一次采血要采取幾個標本時,應推薦以下順序采血:
a、血培養管;
b、無添加劑管;
c、凝血試驗管;
d、有添加劑的管(不同添 加劑管按以下順序采血:1、枸櫞酸鹽管;2、肝素管;3、EDTA管;4、草酸鹽/氟化物管)。
日本標準:
1.培養血液用采血
2.采集血清用采血
3.檸檬酸采血
4.肝素采血
5.EDTA采血
6.放入糖酵解抑制劑的采血
2003 美國(CLSI)標準
第一:血培養管
第二:血凝管
第三:血清管
第四:肝素管
第五:EDTA
第六:糖酵解抑制劑
這里有幾個原則要注意:
1應該是無菌要求優先考慮,所以血培養采血應該***先采。因為血培養標本的采集要求嚴格無菌,并且注意避免外界因素的污染,而各種真空采血管并不是嚴格無菌的,如果先將血液采集到真空采血管中,針頭存在被污染的風險,再采集血培養的標本時就可能將標本污染,從而影響血培養結果。。
2有添加劑的不能污染無添加劑的,所以無添加劑的紅頭管排在其他含添加劑的管子前面。
3含添加劑的也要區分,添加劑成分對其他試驗影響大的排在后面,其順序為不能影響后面的實驗,凝血功能檢測要求較高,故藍頭管排在前面。另外有文獻報道,如果第一管用于凝血功能檢測會對實驗造成影響,有報告影響不大,CLSI標準對此要求也是改來改去,一會說要棄去第一管用第二管做凝血功能實驗,一會又說可以用第一管做。所以***好是用第二管做凝血實驗
